江淮十校聯(lián)考2016屆高三第二次聯(lián)考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
學習頻道 來源: 江淮十校聯(lián)考 2025-02-26 大 中 小
“江淮十校”2016屆高三第二次聯(lián)考•語文 http://e-deep.com.cn/zt/jianghuaishixiao/
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
1.B【解析】題干說:“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,成為了一種博物館文化”錯,原文只是說很多大學的做法容易使國學變成“博物館文化”,只是假設,而非已然;且只是“很多”,而非“所有”。(3分)
2.B【解析】“我國應該恢復”,原文是“除非恢復”。(3分)
3.C【解析】“都認為是”錯,原文是說“大都是”。(3分)
4.C【解析】注意人名出現的地方只能做主語或賓語,賓語后應斷句,“曰”后應斷句。該句正確的標點應是:邦瑞去,鸞益橫。明年誅死,錦亦坐黨比遣戍,于是帝漸思之。逾十年,京營缺人,帝曰:“非邦瑞不可!蹦似鸸使佟(3分)
5.C【解析】應是“專供皇帝、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”。 (3分)
6.A【解析】A項,“補任滁州知州時”錯,應為“調出京城任陜西提學僉事時”。(3分)
7. (1)王邦瑞把禁軍駐扎在城外,以巡捕軍駐守東、西長安街,大開城門,接納四郊躲避敵寇的百姓。(關鍵詞:“屯”、“營”、“大啟”、“納”各1分,大意1分,共5分。)
(2)朝廷改換將帥,必須要采納公卿的意見,由皇帝決斷,以此來謹慎防止和杜絕禍亂的苗頭,表示臣下不敢專斷。(關鍵詞: “易置”、“采”、“宸衷”、“所以”各1分,大意1分,共5分。)
8.詩人的情感經歷了愁悶、豁朗、惆悵的變化。先是寫自己長期羈絆在外,倦于漂泊,歸路漫漫,愁緒滿懷;但當詩人登上通潮閣,俯視長橋,遠眺白鷺,眼前一亮,情感由低抑轉為豁朗;而在不知不覺間,時光流逝,天色轉暗,作者又回入到寂寞和惆悵中。(答出2種情感得3分,3種情感得5分)
9.第一首詩的結句,用一個“沒”字寫晚潮,動中顯靜。在這寧靜中,時光悄然消逝,晚潮悄然而退,只有一片青蔥的樹林映著最后一抹斜輝。該句景中寓情,表現出詩人身在異鄉(xiāng)的落寞惆悵。(3分)第二首詩的結句,用發(fā)絲來比喻天際的青山,新鮮別致。雄偉壯觀的青山在地平線上僅露出如一絲纖發(fā)般的遠影,可見青山之遙,中原之遠。詩人借遠渺之景抒寫對故鄉(xiāng)的懷念之情。(3分)
10.(每空1分,共6分)yggk.net
(1)月出于東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間
(2)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
(3)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
11.(5分)(1)答B(yǎng)給3分,答A給2分,答E給1分;答C、D不給分。
(C項,“不安于現狀”“充滿朝氣”等分析依據不足。D項,“對當時社會制度的痛恨”不恰當。E項,“暗示了老人即將擺脫人生苦難的輕松”不夠恰當。)
(2)①一直生活在艱難困苦之中,從未擁有過快樂的老人,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樂的感染,目光久不愿離開。②老人由原來的心有顧忌到不再恐懼,內心的愿望也得以實現,因此感到輕松愉快。③反映了老人臨終時內心的欣慰,因為他終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能玩的游戲,又為自己想象了一個幸福的童年。一個“堆”字,表現了他內心的極大滿足。(每點2分,共6分)
(3)①反映了嘈雜、晦暗的現實生活環(huán)境和老人單調、麻木的生活狀態(tài)。②反襯出鐵圈給老人精神和生活帶來的變化,他有了自己的快樂憧憬。③與下文老人滾鐵圈時的環(huán)境描寫構成鮮明對比,進而突出主題。(每點2分,共6分)
(4)(共8分,意思對即可)
主題思想——鐵圈是老人快樂夢想的象征:是童年的幸福,是親情的溫暖,是富貴的愉悅。
情節(jié)結構——鐵圈是貫串全文的線索:看玩鐵圈—→想玩鐵圈—→撿舊鐵圈—→自玩鐵圈。 人物塑造——鐵圈是造成老人行為心理變化的催化劑,激起了長期生活在單調、麻木狀態(tài)下的老人的內心追求,完成了追尋夢想的過程。
語文學習 http://e-deep.com.cn/chines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