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高考作文預測及范文5篇

學習頻道    來源: 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     2025-04-02         

本站非官方網站,信息完全免費,僅供參考,不收取任何費用,請以官網公布為準!

  預測1

  閱讀下面的材料,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
  (1)2013年2月,一位叫梁齊齊的游客,在故宮太和門附近一口大銅缸上刻下了“到此一游”的文字,被故宮工作人員拍下放上微博,立刻引來“罵聲一片”。

  (2)2013年5月26日,網友“空游無依”發(fā)微博稱,他在埃及盧克索神廟旅游時,在浮雕上看到中文“丁錦昊到此一游”,對于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損事件,他十分羞愧,并向導游道歉。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熱議,多位網友聲討、人肉“題名者”。

  (3)記者走訪杭州西湖各景點發(fā)現,黃龍洞、白堤等各處景點,“到此一游”“我愛你”等刻字留言幾乎成了景區(qū)“標配”。

  要求:選準角度,明確立意,自選文體,自擬標題;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范圍作文,不要套作,不得抄襲。

  文題中的三則材料,具有明顯的時代印記。這是關于榮辱的話題,關于文明的話題。你要別人尊重你,首先自己的所作所為要讓人覺得你是文明人,是值得尊重的人,不管你是什么國籍或身在何處,都應該時時處處表現出良好文明素質,表現出應有的涵養(yǎng)。具體立意角度主要有以下幾個:(1)榮與辱。在文物上刻字,自以為是榮耀,實際上是恥辱。在生活中要分清榮與辱,明辨榮與辱。(2)文明,從我做起。這些不文明的行為,不僅影響了景區(qū)形象,敗壞了社會風氣,對游客自身也是有害無利的。沒有文明的旅游,再美的風景名勝也會黯然失色。而文明應該從每個人做起。(3)愛惜文化遺產,加強文物保護。文化遺產是歷史與文化的積淀,珍貴文物是不可復制的,所以我們應該愛惜文化遺產,加強文物保護。(4)善與惡。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積累善行,去掉陋習,彰顯一個人的文明和素質,不要等到別人指出才知道做錯了,不要等到一切無法彌補了才感到后悔。

  【范文】論到此一游

  俗話說“人過留名,雁過留聲”,從結繩記事到勒石刻碑再到浩瀚文牘,一部人類進化史的脈絡得以清晰,可以歸功于古人給后人留下點什么的延續(xù)生命的本能,那么刻字留念的癖好對于廣大游客來說,就像尚未完全退化的尾骨。最近,埃及盧索克神廟驚現漢字書寫“到此一游”兩個古老文明在此碰撞,漢字竟以此種方式輸出,令現場游客羞愧臉紅的同時,也在國內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,各路記者長槍短炮,圍攻“景區(qū)不雅刻字”,各色人等高調談論“道德、素質”,一唱一和,許多論壇“水漲船高”,故宮銅缸又現“到此一游”,群眾大呼:剁了他的手!

  其實不必那么緊張,也無需一棒子打死。留念之欲人人都有連狗都知道在走過的路上撒泡尿。關鍵是留念的性質,決定了你是人還是什么。不必拿著民族自卑的放大鏡掃描自己,據說南京長江大橋上的涂刻中就有十幾種外文。曾幾何時,那個東坡居士游覽壯麗河山,詩興大發(fā),寫下傳世名作《題西林壁》,徐霞客飽覽祖國大好河山,留下許多千古絕唱;甚至連宋江,如不在潯陽樓題“反”詩也就不可能干出這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(yè)。

  題詩和刻字,本身也沒有區(qū)別,但相對于境界,就好比是清泉與污水。正所謂“人過留名”就看你留的是萬世盛譽還是千古罵名。君不見歷代文人墨客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題詩刻字之處,都成為后人趨之若鶩的名勝古跡了嗎?丁少年在成為眾矢之的,抱頭痛哭的同時,是否會想如果他在神廟里留的是首好詩,情況又會不同。國人可能會贊嘆其文筆如神,風流倜儻,甚至于會被認為是中國文化入侵異域而稍稍滿足一些人的虛榮心呢?可見關鍵不在于刻于不刻,而是刻什么和由誰刻。留些東西,既然是留給后人看的,就留些高雅的東西吧,否則當每個游經此地的游客都報以鄙夷的目光,那還有何意義?

  朱自清曰:“我何曾留著些什么痕跡呢?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?”他說的痕跡當然不包括“到此一游”。而既然連朱自清都追求留下痕跡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就沒法釋然了。我們都想留下些什么,只是能力有限罷了。

  的確,中國經濟已是世界第二,國人有更多的金錢和時間飽覽祖國大好河山,甚至異域風光也可盡收眼底,如果多點閑情雅致而不是走馬觀花,留下些不朽名作也不是沒有可能。

  總之,我們應該從正確的眼光,平和的心態(tài)去對待各種形式的到此一游,不是嗎?
內蒙古中考報名系統入口  http://e-deep.com.cn/beikao/yuwen/

陽光考試網    考試資訊分享    m.yggk.net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[責任編輯:陽光學習網]
陽光考試網手機版 |   學習頻道 |   學習專欄 |   大學排行榜 |   高考查分系統 |   高考志愿填報 |   專題列表 |   教務管理系統 |   高考錄取查詢

  陽光文庫   免費學習門戶 備案號:閩ICP備11025842號-3 網站地圖

本站所有資料完全免費,不收取任何費用,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,版權和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

Copyright 2025 陽光學習網, All Rights Reserved.